我市探索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4-10-10 11:00
近年来,我市以“三公”(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为重点,深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近年来,我市以“三公”(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为重点,深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提升科学处理利益冲突的水平,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泉州实际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新路。

    1、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打好利益冲突“预防针”。把防止利益冲突纳入廉政风险防控范围,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的排查梳理,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确定洛江区、市检察院、市工商局、泉州监狱等17个先行单位,加强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梳理职权目录36296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2529幅,排查风险点140034个。聘请32位专家,加强检查指导和对风险点排查、防控措施等的审核把关。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防止利益冲突“防火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若干规定》,出台利益信息申报有关规定,建立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制度,抓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等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出台利益回避和限制性政策,设定科学的回避机制,疏导各种利益冲突。针对“三公”领域易发多发利益冲突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赁行为的意见》、《关于地方储备粮轮出管理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推进“三公”领域市场化配置。2013年9月底挂牌成立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将分散在财政、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优化。2013年全市累计成交1839宗,节约和增值额共6.46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市级政府采购7.92亿元,节约资金0.84亿元。其中市科技局、财政局办公大楼采用网络竞价拍卖,增值7000万元。市级政府采购项目192宗,节约资金3519万元。首次采用电子竞价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增值率达82%。推动出台《泉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规定》,督促市区公交车身广告经营权在充分竞争下交易,5年可增收5600万元,《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报道。

    4、推进办事公开,铲除利益冲突的土壤。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见》,从侧重事后结果公开向全程公开转变。在全省率先推行网上办事公开,依托“中国泉州”网站,将全市办事公开单位上网集中统一公开。把有形市场“招拍挂”、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管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易滋生腐败的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作为公开的重点,规范公开项目、时限和相关要求。依托“早报一线通”、泉州电视台“阳光政务”等栏目,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务信息,帮助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2011年3月,该市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分别被确定为全国联系点;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央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先进单位。

    5、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利益冲突关键点监督。设立“泉州市网上行政执法大厅”,制定《泉州市规范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暂行规定》,启用市级电子监察综合系统,发挥“平台+制度+科技”新型监督模式的作用,对8个市级办事大厅和20个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全程实时数据监察,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管理和监督。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案件“高危区域”,也是利益冲突的“集中地带”,建立起工程招投标监管模式,实施标前、标中、标后全程电子化监管,遏制工程建设领域利益冲突问题的发生。

  

【责任编辑:黄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