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忠:生命最后阶段牵挂的仍是病人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4-10-17 15:50
蔡立忠,福建省泉州市第五批援疆干部,新疆昌吉市援疆分指挥部医疗组副组长,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挂职于昌吉市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骨科副主任。

援疆期间,蔡立忠(左二)到农牧区义诊。

    蔡立忠,福建省泉州市第五批援疆干部,新疆昌吉市援疆分指挥部医疗组副组长,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挂职于昌吉市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骨科副主任。 2014年1月30日,蔡立忠的同事看到他的CT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癌晚期,此时距蔡立忠结束援疆工作返回福建一年零六个月。蔡立忠在开展援疆工作期间,凭借精湛的医术服务各族群众,为成百上千的病患者解除痛苦,他多次奔赴牧区,为山区患骨关节病的少数民族牧民看病,被牧民们誉为“吴登云式的好医生”。

    心系病人 最后的精力仍牵挂患者

    2月17日,记者看到蔡立忠时,他正侧卧在病床上,靠插胃管输液维持身体,除了喝点水,什么都吃不了。这两天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每天都能抽出近3斤的腹水,身体难受得只能靠打镇静剂勉强睡上1小时。

    在住院的20天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当同事来探望时,聊得最多的还是病人治疗进展。“每次我去看他,他都会问我病人手术后恢复得如何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与蔡立忠搭档20多年的中医院骨科医生黄碧玲说,“总会交代我替他照顾好病人”。

    即使生病,只要还有一丝精力,蔡立忠都把它用在病人身上,却不肯多花一点时间关心自己的病情。

    同事们还记得,农历腊月廿七,蔡立忠已经感冒了近一个月,前一天的晚上更是近乎无眠,但他仍准时来到病房,准备进手术室。大家纷纷劝他:“立忠,你生病了还是回去休息,这里我们应付得来。”“没关系,我能坚持。看着你们做手术,我才能安心。”蔡立忠说。手术中,病痛折磨着蔡立忠。同事们劝他去看病,他只是拿了把椅子坐在旁边看着,指导手术,直到结束。这时候,蔡立忠已忍着病痛坚持了4个多小时。事后家人问他为何拖着病体坚持参加手术,他说:“病人那么相信我,必须去。”

    憾对家人 因工作错过了母亲遗言

    家人重要,还是病人重要?对家人而言,时常会对蔡立忠有这样的疑惑。他们记得,蔡立忠在肝炎治疗有所好转后不久,就主动要求到病房上班,日常值班、夜班都有他的身影。无论何时,只要医院需要人手,他随叫随到,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待在医院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结婚二十多年,唯一一次全家外出旅游,就是他开着摩托车带妻子女儿到崇武古城游玩。当妻子吴少玲埋怨他不顾家时,他只是淡淡 地 说:“医院有事就得去,病人需要我。”这样的情况,吴少玲早就习以为常,“他爱工作胜过了自己的生命!家对他来说就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晚上9点多回家后,他也是捧着专业书研究,或者看看新闻,从来没有出去应酬。”

    蔡立忠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两点一线”——医院和家,甚至连老家台商投资区张坂镇,他都很少回去。2013年,当住院的母亲病危时,蔡立忠却告诉他的姐夫,要给病人开好药再走。而等他赶到病房时,已经听不到母亲的遗言……

    医术精湛 被评为“吴登云式的好医生”

    参加工作以来,蔡立忠脚踏实地勤奋钻研,攻修了在职医学研究生,积累了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多次在国内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医术好待人热情,许多病人慕名前来。1月27日接受手术治疗的黄素芬,就是经人介绍来找蔡立忠医治,“听同村的人说他不仅医术好,还很关心病人。现在我恢复得挺好。”“我的一位女同事因脊椎问题,辗转医治不愈,曾经因病卧床两三年。经过立忠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康复了,而且没有复发。”吴少玲说道。

    2010年12月,蔡立忠放下快要高考的女儿,义无反顾地参加我市第五批援疆医疗队,奔赴新疆昌吉市,凭借精湛的医术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其间,他担任昌吉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和骨科副主任。看到科室既往的手术方法导致皮肤坏死率及感染率较高,蔡立忠立即着手规范和改进相关骨科手术操作。经改进后,所有的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未见类似并发症。

    据当时的医疗组组长、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翼介绍,一位昌吉市的患者长年遭受关节炎症的折磨,辗转当地多家医院都未能治愈。蔡立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他进行了关节腔封闭式治疗,解决了患者多年的痛苦,患者事后还送了锦旗表示感谢。每次医疗组下乡义诊,许多牧民纷纷请蔡立忠治疗腰腿疼痛毛病,基本上他的门诊都最晚结束。援疆一年半里,蔡立忠被昌吉市党委政府评为“福建省智力援疆先进个人”,被昌吉市卫生局评为“吴登云式的好医生”。蔡立忠扎根边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是备受各族群众爱戴的优秀医生。

    医德高尚 从不拿病人一分一厘

    住院期间,来探望蔡立忠的不仅有中医院的领导、同事,还有曾接受蔡立忠医治的病人和病人亲属、部分第五批援疆干部等。他们几乎都流下了眼泪,感叹这样一位好医生的遭遇。

    “立忠的家庭并不宽裕,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未向医院要求过什么。”从市中医院院长刘宪俊的口中,记者得知蔡立忠不仅医术精湛,与同事相处融洽,从不计较得失,且医德高尚,不拿病人一分一厘。

    最令人感慨的,莫过于蔡立忠的家境清贫。他暂住在姐夫的房子里,生活勤俭节约,一件衣服常常穿到褪色、过时还不舍得扔,很多时候还穿着姐夫的旧衣服。他姐夫曾经和他聊起红包的事情,蔡立忠却说: “作为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难道不给我红包,我对病人的态度就要差一点吗?”从医以来,蔡立忠在进手术室前,多次有病人家属要塞红包,他总是严词谢绝:“我们医院没有这个例!”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然而,为了更多人的健康,蔡立忠把生命献给了医疗事业,他为病人服务的全心全意,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为那份坚守感动

    私底下,蔡立忠的妻子说他是“最穷的医生”。即便收入不高,家庭负担不轻,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职业追求。他始终没想过以收受病人财物、乱开药收取回扣作为“发财”的办法。一直以来,他对患者耐心、细心 ——一些老年人无法到医院来看病,他就一次次登门义诊,直到把病治好为止。他从不过度开药,能用几元钱的药治好的病,绝不会用几十元、几百元的药。面对家人开诊所的提议,他坚决反对,严肃地说:“这么多病人都看不完,我哪有时间开诊所?”

    白求恩曾说,医生的责任就是使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蔡立忠做的事并不轰轰烈烈,可为了使病人健康快乐,他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对于家人,他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未能听到母亲的遗言,无法为70岁的老父亲尽孝,没有时间多与妻子相处,再也不能分享女儿成家立业的喜悦……

    医者父母心。在蔡立忠身上,比从医的耐心、细心甚至高明的医术更可贵的,是那崇高医德的良心。而他对医德的坚守,正是带给人们感动的正能量。(王蕾 马晓芳)

【责任编辑:黄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