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报道《片区协作,增强基层监督力量》
其中提及鲤城开展“巡回驻点”监督经验做法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截图(2025年10月19日 )
原文如下
片区协作,增强基层监督力量
张琰
“我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组织早就掌握了我的违法犯罪事实,现在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组织看来就是掩耳盗铃的把戏……”2025年9月25日,正在接受审查调查的江西省黎川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龚某某向组织深刻忏悔。
而龚某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实,得益于黎川县纪委监委探索的“室组地”全协作机制。2025年8月,在县纪委监委第七协作组的统筹下,组内第七纪检监察室、派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湖坊乡纪委、熊村镇纪委联合对龚某某有关问题线索进行核查,仅用两周时间,就查实了龚某某的问题——他利用职务便利,在黎川县粮食仓储“四化”设备采购项目中,以合作投资的形式收受商人老板所送钱财200万元。纪检监察机关果断对其采取留置措施。
这是黎川县纪委监委优化基层监督工作机制的具体实践。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组建8个“室组地”协作组,统筹组内人员力量,强化信访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问题联解。
“协作组机制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协作优势。”该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欧阳仁保说。2025年1至9月,全县问题线索处置周期平均缩短了13天,累计立案223件,留置6人,分别同比增长48.6%、100%,基层监督质效较以往得到大幅提升。
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共同问题。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据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人情观念根深蒂固,县域朋友圈、同学圈等“多圈叠加”,“熟人社会”现象更为突出,监督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该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体制内双职工家庭的占比近50%,社会圈子小、关系熟、人情密,存在“情面”顾忌、人情干扰。二是一些一线监督人员存在怕“得罪人”、怕被“孤立排挤”、怕被针对报复的思想负担,不敢拉下脸来放手监督。三是开展监督多依赖“查账本、走田间”,手段单一制约了监督效能。
“乡镇纪委人少事多,派驻纪检监察组单兵作战,遇到复杂案件常常捉襟见肘。”福建省安溪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林有德道出了基层监督痛点。在一些地区,各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各自为战”、互不协同,很难形成合力,遇到涉及人员多且关系复杂的“硬骨头”案件,传统监督模式难以突破。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以基层监督为支撑,持续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健全空编人员动态补充机制,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监督质效。”
面对基层监督难点,各地如何破局,把基层监督做得坚强有力?
贯通片区协作,组建“室室”“组组”“室组地”“跨片区”联动协作模式,是目前多地纪检监察机关探索的改革措施。
“过去纪检监察组单独办案,现在协作区‘室组’融合办公,力量聚合,大家拧成一股绳,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谈及工作模式转变,四川省叙永县纪委监委派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漆晓林感触颇深。前不久,她所在的第三协作区发现县医疗保障局刘某涉嫌违纪问题线索,通过纪检监察室统筹、派驻纪检监察组精准锁定线索、乡镇纪委联动排查,快速查清了刘某的违纪事实,用时较以往同类案件查办少了近一个月。
今年以来,叙永县纪委监委以纪检监察室为中枢,将15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23个乡镇纪委有机组合,组建8个纪检监察协作区,45名派驻机构干部与对口联系的纪检监察室融合办公,统筹“室组地”力量开展集中整治、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工作,实现协作区人员一体调配、学习一体组织、工作一体谋划、任务一体落实、成效一体评价,以上带下促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
在四川省隆昌市,新组建的片区通过定期例会、资源共享、协作互动,进一步打通市、镇、村工作“壁垒”。此外,该市纪委监委完善片区协作、纪检监察室对应联系工作办法等制度,明确由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形成“委领导+室+组+地”相对固定的工作格局。
在片区协作基础上,一些地方还建立“巡回驻点”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督效能。
动员部署、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最近,由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纪委监委第二协作片区组成的“巡回驻点”监督小组正式进驻区残联,开展为期一周的驻点监督工作。
鲤城区纪委监委探索构建了“蹲点式下沉一线巡、清单式紧盯问题查、联动式运用成果治”的“巡回驻点”监督机制。与常规巡察不同的是,“巡回驻点”监督由各片区自主牵头组织实施。区纪委监委各片区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原则,于每年年初结合日常监督情况,重点选取涉及民生领域、项目资金、执法审批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单位,以及群众反映问题多、信访举报相对集中的单位,片区制定年度监督计划,通过“巡回”方式实现对片区内被监督单位的全覆盖监督。
通过推动构建全面覆盖、层层联动、运行顺畅的基层监督体系,延伸监督触角,激活末梢神经,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更有力量、更加高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